搜索

《藏匿的美》系列启动:米开朗基罗的「老师」

这尊〈躯干〉塑像是梵蒂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构成教宗艺术藏品的独特核心,启发了各个时代的艺术家,其中包括米开朗基罗。梵蒂冈新闻网与梵蒂冈博物馆合作推出新的多媒体计划《藏匿的美,梵蒂冈博物馆的秘密》系列,并在第一期节目中介绍这尊远近驰名的大理石雕塑。

(梵蒂冈新闻网)在时间与历史的洪流中,〈躯干〉塑像的美与秘密不为所动,绽放出独特的光芒。它是梵蒂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如今珍藏在庇护-克莱孟馆内。这尊希腊化时代的雕塑作品刻著一名公元前一世纪新亚提卡派雕塑家的名字:涅斯妥尔之子、阿波罗尼奥斯。这或许是一尊大理石复制品,其青铜原件的制作时间落在公元前188年至公元前167年之间。由于这尊塑像并不完整,因此它的身份至今成谜,各方人士解读不一。直到近期,在长年的考古研究之下,并通过动态观察重建其姿势,专家推断它极可能是希腊英雄大埃阿斯(Ajax Telamonius)正在思索自杀的样貌。

这尊塑像的身体构造呈现出血脉贲张的躯干。古典艺术经常运用「静态时肌肉的张力」来描述一个思考死亡的人。梵蒂冈博物馆古希腊罗马文物负责人斯皮诺拉(Giandomenico Spinola)向本新闻网解释说:「静态的姿势与肌肉的张力息息相关,它展现出心理的张力,暗示了深入反省、深切又悲壮的思想。他的所思所想令他血脉贲张。事实上,静态时的张力向来用于描述人物与死亡有关或是他在思考死亡。」

根据希腊传说,大埃阿斯在争夺已故的阿基里斯(Achille)的铠甲时,输给了尤利西斯(Ulysses),于是自杀身亡。这尊〈躯干〉塑像所描述的就是大埃阿斯输了铠甲争夺战后思索著自杀的一瞬间。他陷入疯狂,丧失了理智思考的能力,错把羊群当成敌人杀死。然后,他坐在动物的毛皮上,或许是一只豹的皮,思索著死亡。他悲痛地把头靠在右手上,也许手中紧握著他用来自杀的剑,左手抓著剑鞘。大理石像的窟窿让人能自由想像这个场景中缺失的部分:他的四肢、盾牌、刀剑,以及完整的一幕中可能存在的其他人和动物。

梵蒂冈博物馆每天大约迎来两万名访客,可是他们恐怕无法彻底了解这个杰作的伟大之处。〈躯干〉塑像今天珍藏在缪斯厅,在通往西斯汀圣堂的沿途中。斯皮诺拉表示,「很多访客没有意识到〈躯干〉塑像的重要性,很少人欣赏它。访客快步前往西斯汀圣堂,跟著人潮离开」。

寻获这尊〈躯干〉塑像的时间和地点已不可考。考古学家西里亚科斯(Cyriacus of Ancona)在日志中写道,这尊塑像于1433年保存在罗马的科隆纳宫。将它纳入收藏品行列的德拉罗维雷(Giuliano della Rovere)枢机,日后成了教宗朱利奥二世,并在1503年左右决定把这尊塑像挪到梵蒂冈八角庭院。这位教宗成立了后来的梵蒂冈博物馆,而景观庭院则成了来自各地的年轻艺术家磨练技巧的地方,那里又被称为「世界的学校」。

这尊〈躯干〉塑像有如希腊「历史海难」中的一名幸存者,朱利奥二世教宗团队中首屈一指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深受它的吸引。米开朗基罗一见到这塑像,就感到自己的「雕塑技巧」与阿波罗尼奥斯产生完美的共鸣。教宗曾经提议将这尊〈躯干〉塑像缺失的部分补齐,但米开朗基罗拒绝了这项提案。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在日志中回顾了自己在这个希腊化时期杰作的陪伴下喜不自禁地欣赏,任由时间流逝。米开朗基罗触碰这尊大理石塑像,与之建立起身体与心灵的关系。

因此,米开朗基罗被称为「〈躯干〉塑像的学生」。西斯汀圣堂的画作风格印证了这一点。梵蒂冈博物馆艺术部门科学负责人科尔尼尼(Guido Cornini)指出,西斯汀圣堂天花板赤身露体的人物「有如运动员一般健壮,几乎是没有翅膀的天使,他们的肌肉紧绷,但是动作似乎还没完成」。有些人注意到这些赤身露体的人物的躁动,那是不认识天主启示的外邦人的不安。这些赤裸的人眼不能见,背向天花板上圣经故事的湿壁画。「他们的姿势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纪念〈躯干〉塑像,米开朗基罗曾耗费很多时间去端详、研究和审视它」。〈诺厄的献祭〉这个画作旁边两个头戴花圈、赤身露体的人物宛如精确的复制品。科尔尼尼指出,西斯汀圣堂「天花板所传达出来的躁动感十分强烈」。同一份躁动感「也贯穿了〈最后的审判〉里的人物、或是罗马圣伯多禄锁链堂里的梅瑟像」。此外,〈躯干〉塑像的残缺与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雕塑品,也值得相提并论:它们都蕴含了「莫名的不安感和张力,仿佛它们正在奋力挣脱某个囚禁自己的束缚」。

2021 April 21,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