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聖伯多祿大殿華蓋 聖伯多祿大殿華蓋 

聖伯多祿大殿華蓋修復工程將耗時十個月

聖伯多祿大殿中央祭台上的貝尼尼華蓋將進行為期十個月的修復。預計將在2025禧年開始前完成,不會影響禮儀慶典。上一次的修復工作是在18世紀進行的。

(梵蒂岡新聞網)這是一項艱巨而必要的工程。聖伯多祿大殿總鐸、教宗梵蒂岡城國代理主教兼聖伯多祿工程處處長甘貝蒂(Mauro Gambetti)樞機1月11日在聖座新聞室的介紹會中,如此定義了即將進行的聖伯多祿大殿華蓋的修復工程。他在記者發布會上介紹了為2025年禧年和梵蒂岡新大殿建成400週年(1626年,烏爾巴諾八世教宗時期)而進行的這次修復工程。大殿的華蓋高28.74米,重63噸,被公認為歷史上藝術界的巨作,是貝尼尼和波羅米尼共同合作的傑作。

修復工程將耗時十個月,為迎接禧年做準備

預計工程將從2024年2月下旬持續到12月,緊接著是聖門的開啓。這次修復具有極大的象徵意義,因為這頂華蓋莊嚴地矗立在教宗祭台上方,有十層樓那麼高,它是大殿的中心點,其雄偉氣派突顯了聖伯多祿墓穴所在地,梵蒂岡大殿就是奉獻給這位聖宗徒的。這次修復做工由一支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負責,距離上次保護性的干預已經過去250年,而從大殿華蓋開始建設起已有400年的歷史。

診斷

聖伯多祿工程處修復部門主任桑德爾(Pietro Zander)表示,修復的基礎是“尊重和謹慎”。事實上,初步調查顯示其保存狀況已經惡化,急需進行特別維護。華蓋的所有表面都覆蓋著一層深色物質,甚至遮蓋並破壞了原有的金色鍍層。桑德爾補充說,“特別是在上部,因為那裡很少進行常規的維護”。這一表面層由過去維護工程中使用的油脂、塵埃和微粒沉積物形成。此外,我們還觀察到由於青銅蝕變而形成的“微小膨脹”,以及在華蓋天空部分與聖神鴿子浮雕處的”斷裂和脫落”。

人類活動的影響

另一方面,每天有多達5萬人參觀大殿,微氣候的變化對華蓋產生了明顯影響,“加速其變色、腐蝕、氧化,以及木質構建的膨脹,導致覆膜層的起泡和脫落”。桑德爾解釋說:“對微氣候的研究將有助於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為大教堂的所有古蹟制定適當的維護計劃。”

保障禮儀慶典

甘貝蒂樞機強調:“臨時工程和修復工作不會妨礙在大祭台上進行的教宗慶典。就像在大殿建造期間一樣,可以繼續在伯多祿的墓上舉行彌撒。”腳手架將把華蓋圍起來,但不會接觸到它。

象徵意義和精神價值

這次修復的成本為七十萬歐元,由值得讚譽的哥倫布騎士團支持。哥倫布騎士團最高騎士帕特里克·凱利(Patrick Kelly)表示:“我們很感激能以這種方式為教會服務”。他強調了華蓋的象徵價值:“這是一個位於聖伯多祿大殿壯麗穹頂下的帳篷,提醒我們天主選擇與我們同在”,它“建在磐石伯多祿宗徒之首的墳墓上”。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Photogallery

聖伯多祿大殿華蓋
2024 January 13,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