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宗公開接見:“憤怒是戰爭和暴力的根源”,但也有“一種義怒”

摧毀人際關係的憤怒是教宗方濟各在當天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省思的主題。教宗指出,憤怒有一種隨時間蔓延的力量,因此需要及時控制,訓練寬恕的技能。但在不義面前也不發怒就沒有人性,也更不是基督徒了。

(梵蒂岡新聞網)強烈的情緒並非總是一件壞事,“我們需要在聖神的幫助下找到這種情緒的正確尺度”,我們要“將它們引向善”。教宗方濟各在1月31日的要理講授中談到憤怒的惡習及其“摧毀”的力量,同時指出,也存在“一種義怒”,它在不義面前爆發出來是必要的。

教宗當天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深入省思“惡習與德行”的主題,這一次論述了“憤怒”的惡習,指出“這是一個沒有停歇的惡習”。事實上,憤怒不僅針對我們認為冒犯了我們的人,也經常對我們頭一個遇見的人發出。

教宗舉例說:“一些人在工作場所克制自己不發怒,表現得平靜、舉止慎重,但一回到家裡就讓妻子和兒女難以忍受。憤怒是能蔓延的惡習,能奪走我們的睡眠,使我們不斷在腦海中徘徊,無法阻止這種思來想去的痛苦。”

教宗繼續表示,憤怒“是一種摧毀人際關係的惡習”,表現出無法接受與我們不同或有不同想法的人,使人惱火且產生怨恨。憤怒讓我們失去清醒的頭腦,往往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得不到緩和。因此,有了問題就應立即解決並予以和解,這很重要。

“如果白天會出現誤解,兩個人不再彼此理解,突然變得疏遠,卻不可將夜晚交給魔鬼。憤怒使我們黑夜不能入眠,苦思冥想我們的理由,認為那些沒有水平的錯誤絕不是我們犯的,卻總是別人的。如此一來,當一個人在憤怒之下總是說,問題出在別人身上。他從來就沒有能力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耶穌在《天主經》的祈禱中,談到我們應寬恕“負我債者”。教宗說,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所有人都對某些人欠了債,沒有總是以應有的方式愛他們。

“我們都是罪人,所有人都是,所有人都欠了債,我們不可忘記這點。我們是負債者,我們欠了債,因此我們眾人都需要學習寬恕人,好能受到寬恕。人如果不訓練自己寬恕的技能,就走不到一處,而寬恕在人性上是能做到的。那些能對抗憤怒的則是仁愛、心胸寬廣、溫良及忍耐。”

教宗繼續強調,如果說憤怒是一個可怕的惡習,那是因為它是“戰爭和暴力的根源”。我們無法總是控制內心的惱火,但我們能控制它的發展。此外,這個情緒並不總是負面的。“有時以正確的方式發洩出來是有益處的。如果一個人從不發火,在不義面前也不發怒,看到弱者受壓迫也不會感到肺腑在顫抖,那麼就是說這個人沒有人性,更不是基督徒”。

教宗最後表示,福音有時描述耶穌發怒,但祂“從未以惡報惡”,“我們需要在聖神的幫助下找到這個情緒的正確尺度”,我們要“將它們引向善,而不是惡”。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2024 January 31, 13:37

最新的接見活動

閱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