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宗與羅馬教區的修生在一起 教宗與羅馬教區的修生在一起  (VATICAN MEDIA Divisione Foto)

教宗致函羅馬司鐸:我與你們同行,要警惕教權主義

教宗方濟各近日給羅馬教區的全體司鐸寫了一封信函,表示與他們“同甘共苦”。教宗請司鐸們警惕靈性俗化和教權主義,不做主人卻做僕役。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致羅馬教區全體司鐸的信函於8月7日發表。今年一月,教宗頒布《在教會共融內》宗座憲章,藉以“重組了”他的這個教區,在教區公署內作了幾項調整。教宗寫道,這封信函是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前祈禱的果實,他將羅馬教區的全體司鐸託付於聖母。

“默默無聞”的司鐸職

教宗首先表達了他的一個最大憂慮,就是司鐸對他們的聖召和職務失去了愛。教宗承認,司鐸職“帶來喜樂與辛勞、希望與失望”,時常在“許多勞苦”和“不被理解”中履行。因此,教宗在信函中多次“感謝你們那些不為人知的善舉”,“感謝”那有時得不到“承認”的工作。無論如何,“我們的司鐸職並非以牧靈工作的成就來衡量”。

靈性上的俗化和教權主義

教宗表示,他希望讓司鐸們感到他與他們同甘共苦,分享“情感和實際上的共融渴望”。教宗同時強調,司鐸職最大的禍患乃是靈性上的俗化和教權主義。“天主要求我們將對抗靈性俗化的奮鬥進行到底”。

教宗援引神學家呂巴克(Henri de Lubac)對這種“使靈修淪為表面化生活方式”的危險提出的警告,指出“靈性上的俗化使我們‘只圖精神上的獲利’,成為有神聖外表、實則一味隨從俗世方式思想和行動的人“。

教宗寫道:“當我們被曇花一現的事物所吸引、滿足於平庸和墨守成規、受到權力和社會影響的誘惑,這種情況就會發生。再者,愛虛榮和自戀、教義上的僵硬和禮儀上的唯美主義,在這些形式和方式中,世俗化隱藏在宗教甚至是愛教會的表象之下,但實際上‘尋求的不是主的光榮,而是個人的光榮與舒適’(《福音的喜樂》勸諭,93號)。”

展示自己高人一等

教宗強調,這種俗化意識一旦進入牧人的心中,就“呈現一種特有的形式,即教權主義”。“我以長者之心,感到需要告訴你們,我擔心我們重新陷入教權主義;我擔心,即使我們未發覺,我們要在人前表現出自己高人一等、是有特權的人、居‘高位’,因此脫離了天主的聖潔子民”。

只注重形象和成就

教宗重申,教權主義是“一種病態”,導致人“在各種形式的權力中使用權威,不再意識到自己的兩面手法,不謙虛,而是抱持拉開距離和目中無人的態度”。教宗引用厄則克耳先知書中關於“羊奶”和“羊毛衣”的比喻(則卅四3-4),告誡“滋養自己和自己的利益、享受一種舒適和安穩生活”的危險。

“當我們只關心喝羊奶,想著自己的個人得失;當我們一味尋求穿羊毛衣,在意的是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增加成就。這時我們就失去了司鐸精神。”

以“感恩之情”來讚頌,讚嘆天主無償的愛則能幫助我們杜絕這些偏差。但“注視被釘十字架的耶穌,每日凝視那空虛自己並為我們受屈辱直至受死的上主”,這更是一劑“日常的解毒藥”。教宗指出:“我們要做天主子民的僕役,而非主人,為弟兄姐妹洗腳,而非將他們踩在我們的腳下。”

警惕教權主義

教宗期勉司鐸們,“要警惕教權主義”。但教權主義“能涉及所有人,包括平信徒和牧靈工作者”,他們“抱著聖職的態度履行職務和神恩,以精英者的方式活出自己蒙受的召叫,封閉在自己的團體內且對外豎起圍牆,在團體的角色中產生占有慾,養成對別人傲慢和自大的態度”。

接著,教宗指出這種病態的明顯症狀:抱怨、處處皆為負面、對一切都不滿意。“如此一來,一個人被周圍的批評和憤怒氣氛所占據,而不是福音的純樸和溫良。而謙讓有禮及尊重別人則能幫助弟兄姐妹走出這無法容忍的流沙”。

“切莫氣餒!”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有許多弱點和許多不足,但“不可氣餒!”教宗勉勵羅馬教區的司鐸們,“要捲起袖子,屈膝跪下:讓我們為彼此祈求聖神,求祂幫助我們在個人生活和牧靈行動中,切莫陷入那種滿是其它事物卻沒有天主的信仰表象內,不做宗教職務的官員,而是熱情宣講福音的人,不成為‘國家的聖職人員’,而是子民的牧人”。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2023 August 08,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