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宗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 教宗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 

教宗三鐘經:耶穌要求的信仰絕非表面功夫,卻是改變生活

教宗方濟各在誦唸三鐘經前的講話中,講解了主日福音中「二子的比喻」。教宗指出,基督徒的生活不能空有白日夢和美好盼望,卻要落實具體使命,以承行天主的旨意,真正地愛近人,而不只是高談闊論。

(梵蒂岡新聞網)耶穌要求的信仰,應當在我們的生活和作為上產生影響,質問我們的良心和選擇,促使我們擇善棄惡,跨越一個「只重視外在慣例」的宗教信仰。這是因為信仰「不是由白日夢和美好盼望所構成,卻充滿具體使命」,以承行天主的旨意,展現出對弟兄姊妹的愛。教宗方濟各9月27日主日正午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誦唸三鐘經以前,表明了這一點。當天的主日福音講述的是「二子的比喻」(參閱:瑪廿一28-32),教宗由此強調耶穌期許眾門徒應有的宗教情操。

當天廣場上陰雨綿綿,教宗在問候信友時,引用阿根廷的一句諺語:「壞天氣,好神情。」因此,教宗神情愉悅地向在場眾人致意。接著,教宗講解當天的福音說,耶穌「反對一種與人類生活不相干的宗教情操;這種宗教情操在善惡前,既不質問良心,也不問責任感」。正因如此,在比喻中,父親邀請兒子到葡萄園去工作時,第一個兒子衝動地回答:「不去。」但是他之後悔悟過來,就去了。而第二個兒子立即回答:「好。」其實,他沒有這麼做。教宗問道:他們兩人當中,誰做的比較好呢?是第一個兒子,因為「服從並不在於答應與否,而在於實際作為,在於栽培葡萄園,在於實踐天國,在於行善」。

教宗說:「藉由這個簡單的例子,耶穌渴望跨越一種宗教只被看做外在慣例的情況。這樣的宗教對於人的生活和態度沒有影響;它是一種膚淺的宗教情操,只具備了『儀式』一詞的負面意義。」

教宗表明,耶穌不贊成司祭長和民間長老那種「表面功夫」的宗教情操。上主告誡道,「稅吏和娼妓要在他們之先,進入天國」。同時,教宗也提醒,耶穌這番話不該被理解為「不遵守天主誡命、不合乎倫理道德」,也無所謂。「耶穌並未把稅吏和娼妓樹立為生活模範,而是說他們『蒙受天主恩寵的特別眷顧』」。教宗強調「恩寵」這個詞,因為「悔改始終是個恩寵」。天主給每個對祂敞開心扉並歸向於祂的人,提供這份恩寵。

教宗指出,事實上,這些人聆聽了耶穌的宣講,「悔改向善,並且改變生活」。例如,聖史瑪竇「曾經是個稅吏,背叛自己的祖國」;他就像是「二子的比喻」中的第一個兒子,原先沒有答應,之後改變心意,悔悟過來,變得更好。

天主對我們耐心十足:祂從不因為我們的拒絕而放棄,卻讓我們自由行事,甚至允許我們自由地遠離祂、犯錯誤。教宗表示,天主的耐心美妙至極。祂始終在等待我們,「在我們身邊扶持我們,並且尊重我們的自由」。祂「憂心忡忡地等待我們的『是』,好能再次以祂慈父的雙臂接納我們,使我們沉浸在祂無盡的慈愛裡」。我們對天主的信仰「要求我們每天再次選擇善而非惡,選擇真理而非謊言,選擇愛近人而非自私自利」。

接著,教宗引用《路加福音》說:「對於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歡樂,甚於對那九十九個無須悔改的義人。」(十五7)教宗強調,悔改、「回心轉意是一段過程」,洗滌我們「各種僵固的倫理道德」。這段過程有時「很痛苦,因為若是少了棄絕和靈性搏鬥,就沒有聖德之路」。那是「為善而搏鬥,為了不陷入誘惑而搏鬥,竭盡所能,並活出真福八端的和平與喜樂。本日福音敦促人們省思基督徒的生活方式:這生活不是由白日夢和美好盼望所構成,卻充滿具體使命,促使我們更加承行天主的旨意,關愛弟兄姊妹」。

「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具體使命,如果沒有恩寵,也無法成就。悔改是一個我們必須時常懇求的恩寵」。教宗最後帶領眾人祈求說:「上主,求祢賜給我進步的恩寵、做個好基督徒的恩寵」。教宗也懇請至聖聖母瑪利亞助佑我們順從聖神的行動,使僵硬的心得以軟化、悔改,好能獲得耶穌所許諾的生命與救恩」。

2020 September 28,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