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宗主持公開接見活動 教宗主持公開接見活動 

教宗公開接見:經濟已然生病,我們走出疫情時必須變得更好

在本週的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方濟各繼續以新冠疫情危機為主題進行要理講授,並分析了不平等的經濟成長所衍生的嚴重後果。教宗重申,社會正義與守護受造界是必不可少的。他也為世界上許多死於飢餓和無法上學的兒童發出強烈呼籲。

(梵蒂岡新聞網)全球疫情導致社會不平等的問題更加嚴峻,而且經濟模型往往對共同家園遭受的傷害冷漠以對。在這樣的世界裡,教宗方濟各8月26日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籲請基督徒分享自己的財物,使之也能惠及他人。為此,教宗提及教會初期的經驗:當時的信友也遭遇困難,但他們把財物歸為公用,眾人「一心一德」。

教宗指出,「疫病全球大流行導致我們大家陷入危機。但是你們要記得:走出危機時,我們不能同往常一樣,要麼變得更好,要麼變得更糟。這是我們的選擇。疫情過後,我們將繼續依循這個社會不公、輕視環保的經濟體系運作嗎?讓我們想想這一點。但願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團體能恢復這現況──照料受造界和社會正義:二者相輔相成──這樣就能為主的復活作出見證。若我們照料造物主賜給我們的財物,若我們把所擁有的財物歸為公用,讓人人無所匱乏,那麼我們就能真正地激發希望,讓世界變得更健康、更公平」。

事實上,全球疫情加劇了各種不平等。教宗多次重申:有些孩子仍然能接受學校教育,但是其他孩子卻得中斷學業;有些國家能發錢來應對危機,但是對其它國家來說,這或許意味著拿前途作抵押。這些是不平等的徵兆,顯示出明確的症狀。教宗說:「這些不平等的徵兆透露出社會的病態:那是個由病態的經濟而來的病毒。」

這疾病源自於「不平等的經濟成長」,這種成長撇開基本的人性價值觀不顧。教宗強調,「在當今世界裡,少數富豪擁有的財富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人的總和」。這是一種「向天哭訴的不公義」!再者,這種經濟成長的模型似乎對受造界遭受的傷害無動於衷,其後果「嚴重且不可逆」,例如:生物多樣性的流失、氣候變化、熱帶雨林被摧毀。教宗表示,社會不平等與環境退化有著「同樣的禍根」,即:「渴望擁有並掌控弟兄姊妹、大自然和天主」的罪。面對這一切,基督徒不該無所作為:基督徒的望德支撐著彼此共享的意願。

教宗闡明,「當執著於擁有並掌控,卻罔顧數百萬人取得基本必需品的權益;當經濟和技術的不平等也是如此,因而撕裂社會架構;當依賴有限的物質進步,卻對共同家園構成威脅的時候,我們就不能袖手旁觀。不,這實在叫人傷心。我們不能袖手旁觀!當我們注視著耶穌(參閱:希十二2),確信祂的愛通過祂門徒的團體施展作為時,我們必能攜手行動,盼望著創造不同與更美好的事」。

在要理講授中,教宗多次引用《天主教教理》和《創世紀》,表明天主要求人管理大地、耕耘栽種、守護萬物。但這並非放權給人類為所欲為,因為其中蘊含著我們與大自然「負責任的互利關係」。大地是賜給全人類的,它的果實必須分享給所有的人,而非讓少數人獨占。誠如梵二文獻《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所言,「當人使用合法擁有的財富時,不應將財富看成自己專有的,而應視作公有的,意即不但惠及個人,而且惠及他人」(69號)。因此,「作為天主眷顧的管理人,應使之結果,並與他人共享,首先與他的近人」(《天主教教理》,2404號)。

簡而言之,財物和金錢是個「工具」,但它能輕易地轉化為「個人或集體的目的」,從而「損害了基本的人性價值觀」。教宗最後表示,「理性的人(homo sapiens)遭到扭曲,退化成一種經濟人(homo œconomicus),奉行個人主義、長於算計、掌控慾強。我們忘記自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樣受造的,我們需要人際互動、發揮創意、團結互助,具備無窮盡的愛的能力。其實,我們是所有物種裡最懂得合作的生物,我們在團體中蓬勃發展,如同諸位聖人的經驗所清楚呈現的那樣」。

2020 August 26,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