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約但河 約但河 

從地雷區到和平之地:半世紀來在約但河畔的首台彌撒

約但河是個「現在和未來一直保存傷痕的地方,同時也將成為各民族之間能達致和平、修和及更新的記號」。聖地守護人巴頓神父在約但河畔主持彌撒時,在講道中如此表示。

(梵蒂岡新聞網)經歷了五十多年,天主教徒再次於約但河畔的朝聖地慶祝主受洗日。聖地守護人、方濟各會會士巴頓(Francesco Patton)神父當天上午首次在約但河畔聖若翰洗者小堂外主持彌撒,那裡是福音記載的耶穌受洗地點。那個地點位於耶里哥以東、約但河西岸, 1967年的戰爭把它變成了地雷區和戰地。與此同時,八個基督教會在那個地區擁有土地所有權,包括了代表天主教會的聖地方濟各會團體、希臘東正教、亞美尼亞教會、科普特禮教會、埃塞俄比亞教會和俄羅斯教會等等。

那個地點以「猶太人的城堡」(Qasr al-Yahud)的名稱遠近馳名,以紀念以色列子民抵達應許之地時經過了這條河流(參閱:蘇三14-17)。在公元2000年禧年,以色列當局曾清理部分的地雷區,以迎接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到訪;2011年,排完雷的區域向朝聖者開放。但是,一直到了2018年,在以色列當局和英國非政府組織哈洛信託(Halo Trust)的掃除地雷行動過後,天主教徒才能進入聖若翰洗者小堂的所在地。

這座聖堂興建於1935年。完成了維護工作、確保安全無虞後,修復過的朝聖地在極具象徵意義的日子,也就是主受洗日,舉行了首台彌撒。聖地守護人巴頓神父日前在彌撒講道中指出:「當時是1967年元月7日,兩位司鐸首次在這個朝聖地慶祝感恩聖祭,在彌撒獻祭的紀錄簿上簽名,並進入剛掃完雷的小會院。如今,時隔54年又3天,在這台感恩祭結束後,我們將要重新打開這本紀錄簿,翻開頁面,並在新的一頁寫上今天的日期,以見證這片一度變成戰地、雷區的土地,恢復成和平之地、祈禱之地。」

巴頓神父闡明,「耶穌在約但河受洗時,不只是浸入了河水中,也浸入了我們的人性、我們的軟弱、困境和苦難。祂是一位不認識罪的聖者,卻浸入我們的罪,並把那造成我們無法活出天主兒女身份的一切,承擔在自己的身上。祂開始公開傳教,而祂開始傳教的地點,也就是我們的救恩得到宣講的地方!」

聖地守護人強調了這個朝聖地傳達出的希望信息,「在這個地方,我們所能再次慶祝並重新提起的,不僅是耶穌的受洗,還有祂為修和做的犧牲。在這個地方,現在和未來會一直保存那些於五十多年前受傷的疤痕;這裡同時也將成為一個記號:我們希望它成為各民族能達致和平、修和與更新的記號,不僅能促成這條神聖河流的兩岸及沿岸居民的團結合一,更能使全人類萬眾一心」。

巴頓神父最後祈願道:「但願這個地點能成為天主接納並更新全人類的無邊威能的記號。人類需要沉浸在聖神的浪潮中修和,如同若翰早已在這約但河畔所預示的那樣。他預告了耶穌的傳教和祂將施行的新的洗禮。」

2021 January 11,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