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三鐘經:寬恕和憐憫有助於避免痛苦和戰爭

教宗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省思當天主日福音内容。他說,如果我們不努力寬恕和愛,我們也得不到寬恕和愛。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9月13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祈禱活動。念經前,他敦促信眾效仿天主的慈悲態度。教宗說,如果寬恕和慈悲是“我們的生活模式”,那麽世界上可以避免許多痛苦、傷害和戰爭。

當天的主日福音記述耶穌設的一個比喻:天國好比一個君王,這位仁慈的君王赦免了僕人欠他的巨債,然而,這個僕人卻沒有照樣做,沒有免去另一位同伴欠他的小錢,反而把他下在監里。主人知道此事後,就懲罰了那個無情的僕人(瑪十八21-35)。

教宗省思這個比喻時,特別談到以君王為代表的天主的態度和人的態度。他說,在天主的態度中正義是慈悲的,而人的態度則限於正義。耶穌敦促我們勇敢地向寬恕的力量開放,因為在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通過正義得到解決。

教宗解釋道,需要慈愛,這也是耶穌給予伯多祿的答覆。伯多祿問耶穌,要對得罪自己的人寬恕多少次。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21節)。在聖經的象徵性語言中,這意味著我們蒙召常常寬恕。教宗省思說:“如果寬恕和慈悲是我們的生活模式,那麽就可以避免許多痛苦、傷害和戰爭。”“需要在所有的人類關係中,即在夫妻、父子關係中,在團體内、社會及政界中實踐慈愛”。

此外,教宗也分享了他如何被當天禮儀中第一篇讀經的一句話所觸動,就是“你要記得最後的結局,而停止仇恨”(德二十八6)。教宗說,過去的怨恨就像討厭的蒼蠅那樣繼續回來。寬恕不是一時的事情,而是要持續不斷的寬恕。

教宗稱,主日福音中的這個比喻能幫助我們充分理解《天主經》中這句話的含義:“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瑪六12)。这句話包含著一個決定性的事實,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寬恕我們的近人,那麽我們就不能祈求天主寬恕我們。如果我們不努力寬恕和愛,我們也不會得到寬恕和愛”。最後,教宗敦促所有信徒把自己託付於天主之母,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天主的虧欠,並向慈悲和良善敞開自己的心扉。

2020 September 14,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