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坎塔拉梅薩樞機帶領將臨期第三場默想 坎塔拉梅薩樞機帶領將臨期第三場默想 

教宗府講道神師將臨期第三場默想:愛讓我們免於非人性化

教宗方濟各和聖座人員聆聽了坎塔拉梅薩樞機帶領的將臨期第三場默想。這次講道的核心是天主對世人的愛。

(梵蒂岡新聞網)為慶祝聖誕節當做的第一件事,乃是相信天主愛世人。這是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樞機12月16日主講的第三場將臨期默想的核心。教宗方濟各和聖座人員在保祿六世大廳聆聽了這次講道。樞機強調,“傳統上愛的舉動至少在私下和個人的祈禱中,不應用這話開始:‘我的天主,我全心全意地愛祢’,而應是‘我的天主,我真心相信祢愛我’。”

教宗府講道神師今年選擇《聖詠》的一段話作為將臨期默想的要素:“城門,請提高你們的門楣,古老的門戶,請加大門扉,因為要歡迎光榮的君王。”(詠廿四7)他指出,這句話要我們敞開信德、望德和愛德的門。愛德正是我們“內心城堡最裡面的門”,一旦敞開,就能讓我們“向基督敞開愛的大門”。

可是,這意味著什麼呢?有許多關於愛天主的論述,但只有一條是基督徒應走的路:接納天主的愛和堅信天主愛我們,因為“聖誕彰顯的是天主對世界的仁慈和愛”。這乍看起來似乎容易,其實對世界而言這是最難的事之一。樞機解釋,人比較傾向於主動而非被動、願意親自動手而非聽別人指揮。我們無意識地不願意做欠債者,而願意做債權人;我們願意接受天主的愛,但把這愛作為酬報而非恩典。

為了避免這一切,坎塔拉梅薩樞機建議需返回到兒童的心境,因為兒童“相信愛,這相信並非基於一種理性”。再說,“耶穌常吩咐,為進入祂的國應成為小孩子”。(參閱:若三5)樞機說,成為兒童是件不容易的事,但作為領過洗的信徒都受邀重生,由“聖神而生”或“由上而生”(同上3,4),而且“這一生當中能夠多次重生”。正如宗徒和門徒們在五旬節那天所經歷的那樣,“我們也應渴望在某種程度上體驗那‘新的五旬節’,那是若望廿三世教宗在宣布召開大公會議時,為整個教會向天主祈求的恩典”。

教宗府講道神師繼續說,可見,天主的愛有一個客觀意義,我們稱之為聖化的恩寵或灌入的愛;但天主的愛也有“一個主觀意義,一種存在的影響,就如愛的自身性質那樣”。因此,應牢記愛的聖化意義,“它是建立教會看得見的現實的要素,就如聖奧思定所稱的諸聖的共融”。愛是“在《聖經》、信仰、希望、神恩、事工等所有的一切停止存在之後,唯一存留下的”。

不過,愛所建設的不僅是作為教會的靈性社會,也包括公民社會。在這個社會中,該當讓聖奧思定所稱的“共同利益的愛”得勝。樞機表明,這個觀念促使眾基督徒行動起來,縮小“地球上少數極富有的人與遭滅絕的窮人”之間的差距。

坎塔拉梅薩樞機最後總結道,我們知道,因著救主的誕生,天父的愛“的確成了一個嬰兒,這已經是一個事實、一個事件,甚至祂成了一個人”。那麼,為慶祝聖誕節能做的最美的事,不僅是向天主獻上某些東西,“也應以驚喜之情接納天主父將祂的聖子賜予世界的恩典”。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2022 December 17, 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