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 亞馬遜河 

泛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公布《最後文件》:皈依是主軸

世界主教會議泛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最後文件》以“皈依”為主軸,除了引言和結論外,分成5章:整體皈依、牧靈皈依、文化皈依、生態皈依,以及同道偕行皈依的新旅程。

(梵蒂岡新聞網)世界主教會議泛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10月26日下午公布了會議《最後文件》,貫穿《文件》的中心思想是“皈依”。《文件》中提到的議題包括傳教使命、本地化、整體生態、衛護原住民、亞馬遜禮儀,以及在感恩聖事難以抵達的地區中女性的角色和教會的新職務。《文件》除了引言和結論外,共分成5章:整體皈依、牧靈皈依、文化皈依、生態皈依,以及同道偕行皈依的新旅程。

第1章:勉勵整個教會效法亞西西的聖方濟各,以一種簡樸和淡泊的生活踐行“真正的整體皈依”,努力與天主創造的“共同家園”建立和諧的關係。這種皈依促使教會走出去,進入亞馬遜各民族的心中。亞馬遜人民的呼聲也是大地和窮人的呼聲,教會應關心因不義而受許多痛苦的當地人民,包括那些被迫遷往都市的原住民家庭。

第2章:傳教是教會的本質,教會應在亞馬遜成為“撒瑪黎雅人”,與衆人相遇;成為“瑪達肋納”,懷著喜樂傳報復活的基督;成為“瑪利亞”,哺育信德之子,扎根於所服務的人民當中。重要的是,從“往訪”的牧靈走向“長期臨在”的牧靈。《文件》也提到以天主聖言為核心開啓與其它基督信仰教會共融的道路,更加了解原住民宗教和非洲裔禮儀,力求使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一起捍衛共同家園。

第3章:本地化和文化差異是實現文化皈依的重要途徑,基督徒藉著這種皈依前去會晤他人,並向他們學習。亞馬遜人民具有互助精神和團體意識,懂得整個受造界都彼此相連,有能力確保一種可持續治理的方法。教會努力聯合原住民,譴責攻擊他們生命的行徑。

《文件》也提到那些自願與世隔絕的原住民,表明他們是種族滅絕的受害者。教會除了對他們加強牧靈行動,也“施加壓力”,敦促有關國家保護他們的權益和土地。此外,本地化乃是福音在原住民文化中的體現,當地的印第安神學和民衆熱心敬禮該當受到重視、陪伴、推廣,有時也加以“淨化”,將之引向與基督的相遇。教會應具有亞馬遜的面容,堅決杜絕“殖民主義式的福傳”和“勸人改變信仰”。

第4章:整體生態不是教會對未來的一個選項,而是使亞馬遜地區免於掠奪性開採的唯一可行路徑。教會鼓勵國際社會提供新的經濟資源來保護亞馬遜地區。《文件》提到維護人權是信仰的要求,教會要與亞馬遜團體聯合維護生命;應把“生態罪”定義為“相反天主和相反近人、團體、環境的行為或缺失”,它有損於子孫後代和公義的美德。

第5章:同道偕行、教會職務、平信徒的活躍角色,以及奉獻生活是時代的標記,應在聖神的光照下予以詮釋。同道偕行與梵二大公會議一脈相承,可視為衆人的集體責任感和服務的職務,包括男女在内的平信徒也應參與其中。“在司鐸短缺的情況下,主教可有限期地將牧靈照顧團體的職務託付於該團體内一位不擔任司鐸職的成員”。但照顧這個團體的責任應屬於司鐸的職權。

世界主教會議要求讓女性的聲音得到聆聽,在決策方面也應徵詢女性的意見,讓她們參與且為教會的同道偕行貢獻己力。此外,也應加強對終身執事的培育。《文件》強調獨身是天主的恩賜,應受到重視,而且應為有更多獨身生活的聖召祈禱。

鑒於亞馬遜地區寬闊又缺少聖職人員,《文件》提議有關當局確立“信友團體中具備資格並受到承認的男性晉鐸的準則”,好能讓他們透過在亞馬遜偏遠地區宣講聖言和舉行聖事來扶持基督徒團體的生活。他們必須是終身執事,接受了適當的司鐸培育,也可有一個合法及穩固的家庭。

《文件》最後提到,組成一個專門委員會來研究設立亞馬遜禮儀的工作。該禮儀該當表達“亞馬遜地區的禮儀、神學、教規和靈修遺產”,將被列入天主教會現行的23種禮儀中,使福傳的工作得到充實,有能力在自己的文化中表達信仰。

2019 October 26,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