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宗三鐘經:天主賜人治癒和尊嚴,讓我們為此驚喜

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講解了主日福音,指出耶穌治癒胎生瞎子的奇蹟在人群中激起多種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心靈封閉,因為他們不願意改變。教宗敦促眾人把人生的各種境遇看作是行善的契機。

(梵蒂岡新聞網)耶穌治癒胎生瞎子、使他復明的奇蹟,在人群中激發起負面反應(參閱:若九1-41)。我們應當祈求上主恩賜我們「接受驚喜」的能力。教宗方濟各3月19日主日在誦唸《三鐘經》前如此說道。當天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約有2.5萬名信友參加了祈禱活動。

教宗首先表示,這段福音章節顯示出「人心如何運作:善良的人心、不冷不熱的人心、膽怯的人心、勇敢的人心」。門徒們先是議論,這個瞎子天生失明,究竟是他本人,還是他父母親的罪過所造成的?教宗指出,門徒們在此說長道短,「尋找有罪的人」。我們也時常掉入這種舒適的陷阱:「尋找有罪的人,而非思索人生中有挑戰性的課題」。

其次是那些心存懷疑的人:他們不確定那個復明的瞎子是不是他們以前常看見到的乞丐。一言以蔽之:人們害怕,卻沒說出口。

教宗解釋道:「在所有這些反應中,浮現了因各種緣故而在耶穌的記號前封閉的心靈:或許是因為他們在尋找有罪的人,或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感到驚喜,因為他們不願意改變,因為他們被恐懼束縛。今天有很多情況與此類似。面對眼前的事物蘊含著一個人的見證訊息、蘊含基督的訊息,我們陷入的處境是:嘗試尋找另一種解釋,我們不想要改變,我們寧可試圖找出一條體面的出路,也不願意接受真相。」

相反地,這名胎生的瞎子很高興能夠看見,簡簡單單地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作見證,說:「我曾是個瞎子,現在我卻看見了。」教宗指出,這個復明的瞎子「身心重獲自由,為耶穌作出見證:他既沒有捏造任何事,也沒有隱瞞任何事」。

「他不怕別人要怎麼說他:他早就嘗過被邊緣化的苦澀滋味,他一輩子都明白這點,早已親身感受過路人的冷漠和輕視。那些人把他當作社會的廢物,他頂多是在別人偶爾大發慈悲、施捨濟貧時有點用處。」

胎生的瞎子獲得痊癒,不再害怕人們輕蔑的態度,因為耶穌給了他完整的尊嚴。教宗說:「這一點很明確,總是這麼發生:當耶穌治癒你時,當耶穌治癒我們時,祂還給我們尊嚴。那是耶穌治癒的尊嚴,同時也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完整尊嚴。」

這一切引導我們省思以下的問題:作為瞎子,我們是否懂得看見善,並為我們所領受的恩典而感恩呢?我們是否為耶穌作見證,或者我們散布批評和懷疑?我們是否不受偏見的影響,或者我們對負面的事、對閒言碎語依依不捨呢?我們是否喜悅地說出耶穌愛我們,祂拯救了我們,或者我們害怕他人的想法,因而作繭自縛呢?我們的心靈是否不冷不熱,不接受真相,缺乏勇氣呢?我們是否接受困難,並接受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許多侷限呢?那些侷限或許是生理的,如同這個胎生瞎子一樣,或許是與人際交往有關,如同我們在路上看到的乞丐那樣。當我們看見這樣的人時,我們究竟是把他們當成詛咒,還是看作「懷著愛接近他們」的機會?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祈求那能「接受驚喜」的恩寵,從而每一天驚喜地領受天主的恩典,驚喜地看到人生不同的境遇,包括最難以接受的境遇,都是行善的契機。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2023 March 20, 12:27

《三鐘經》是紀念天主降生成人無限奧跡的經文,每日誦念三遍,即清晨六點,中午十二點和晚上六點聖堂敲響鐘聲的時刻,因此在中文語境中被稱為三鐘經。而三鐘經的拉丁文名為Angelus,取自第一句“上主的天使向瑪利亞報喜”(Angelus Domini nuntiavit Mariae)的第一個單詞。《三鐘經》由三條論及耶穌基督降生成人奧跡的短句和三遍《聖母經》組成。在每個主日和重大瞻禮,教宗都會從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一同誦念此經文。念經前,教宗會發表簡短的講話,講解當天的讀經;之後,教宗會問候廣場上的朝聖者。從復活節到聖神降臨節,《三鐘經》由《天皇后喜樂經》代替。後者是一篇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經文,以三遍《光榮頌》為結尾。

最新的三鐘經/天皇后喜樂經

閱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