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宗公開接見:青年與長者是世界未來的橋樑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仍以老年為主題。重溫《聖經》故事中年輕的盧德與年邁的婆母納敖米的關係,教宗强調,年輕人懂得感恩,年長者為他們投入新的未來主動行動,這能使新老世代的聯盟更為牢固。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4月27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老年為主題。這一次,教宗講解了“納敖米,開啓未來的代際連接點”。教宗强調,“如果青年對感恩持開放態度,而長者能為他們投入新的未來主動採取行動”,各國人民就會蒙受極大的祝福。

教宗以《盧德傳》為一條主脈來展開他的要理講授。納敖米是個猶太婦人,隨著丈夫和兩個兒子從猶大白冷到摩阿布鄉間去僑居。以後,她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都客死他鄉,留下她和兩個兒媳。納敖米決定返回故鄉,兩個兒媳也要隨她去。

起初,年邁的納敖米被同樣成了寡婦的兩個兒媳的情感所感動,但對她們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民族中的命運表現出悲觀。於是,納敖米鼓勵兩個兒媳“各自回娘家去,度新的生活”,並說“我不能為你們做什麽了”。教宗解釋,這個喪失丈夫和兒子的老婦執意讓兩個兒媳離開她,這已經“呈現一種愛”。

納敖米這樣説卻也是一種“認命”的態度,認為對失去丈夫保護的外鄉寡婦而言,沒有可施展的未來。那個叫盧德的兒媳卻不肯,教宗說,這是因為她與婆母的關係 “受到了天主的降福,因此納敖米不能要求她離開”。起初,婆母“對這個提議的屈從超過欣慰的成分,也許認為這種奇怪的聯繫將會加重她們二人的危險”。

教宗解釋說,在某些情況下,“長者的悲觀傾向需要受到青年熱情施壓的反對”。納敖米就是在盧德殷勤的奉獻下,“走出悲觀主義,甚至主動採取行動,為盧德開啓新的未來”。她鼓勵成了寡婦的盧德在以色列尋找一個新丈夫,就是後來的波阿次。波阿次“顯示出高貴的品質,在他的工人面前護衛盧德”。教宗評論道,不幸的是,這種欺生的危險“如今仍然存在”。

廬德新婚後,“天下再度平靜下來”。以色列的婦女們就對納敖米說,盧德這個外鄉女子“勝過七個兒子”,這婚姻“蒙受上主的祝福”。教宗說,這樣一來,“納敖米在她的老年將看到有份於這新生世代的喜樂”。“看看有多少‘奇跡’伴隨著這個老婦的轉變!她憑著愛心轉而願意為一代人的未來著想,這代人被喪失所擊傷並面臨被抛棄的危險”。

教宗指出,偏見被信德和愛所克勝,“婆母克服了對自己兒子的嫉妒,從而珍愛與盧德的新關係;以色列的婦女克服了對外鄉人的不信任,在男性權力面前顯得孤單的女孩的脆弱,在充滿愛和尊重的關係中得以調和”。

而這一切都因為,"年輕的盧德堅持不懈地忠於那處在民族和宗教偏見下的一種紐帶",同時也因為"年邁的納敖米主動為盧德重新開啓未來,而不是僅限於享受她的支持"。如果年輕人和長者有這樣的執著,就“沒有什麼能阻止天主的祝福在萬民中繁花盛開!”

最後,教宗叮囑“年輕人要與長者交談,年長者要與青年交談”。“我們必須重新將這橋樑建得牢固,那裡有救恩和幸福的流動。願上主幫助我們,使這流動在家庭内和諧地增長,那種建設性的和諧是從長者傳到較年輕的人,那是我們必須守護和注視的美麗橋樑”。

鏈接網址: www.vaticannews.cn

2022 April 27, 16:54

最新的接見活動

閱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