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旗幟 歐盟旗幟 

教宗的夢想:一個團結互助、友愛人群的歐洲

在聖座與歐洲機構合作50週年的機會上,教宗方濟各致函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回顧了歐洲的歷史和珍寶。在這極不穩定的時期,教宗祈願歐洲能以友愛來抵拒個人主義誤入歧途的危險,切莫眷戀回億,卻要展望歐洲能「帶給世界」的未來。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在寫給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的一封信函中,提出他對歐洲的四個夢想。在這些夢想背後,有一個實質的信念在支撐它們,即:如果丟失了歐盟創始的支柱,真正的歐洲就不復存在。換言之,悲慘的戰爭和高牆結束後,歐洲各國人民要有團結一心的空間。貝爾格里奧教宗的這些理想,響應了歐盟之父舒曼(Robert Schuman)和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這兩位先人對歐洲的願景;其中,若望保祿二世堅決捍衛這片大陸的基督信仰根基。

在聖座與歐洲機構合作50週年、歐盟主教團委員會創建40週年的機會上,教宗方濟各撰寫了這封長信。這兩個週年紀念又與《舒曼宣言》70週年息息相關,因為這份宣言標誌出歐洲決志結束戰爭的分裂。而今,分裂可能再次發生,在這歷史性的緊要關頭,教宗方濟各重申一個廣受認同的理念。他寫道:「疫情形成一個分水嶺,迫使眾人作出決定:要麼繼續在過去十年走的道路上前行,陷入自行其是的誘惑,愈加互不諒解、彼此對立、衝突頻發;要麼就必須重新發現『友愛的道路』。」

新冠疫情危機恰好凸顯了這一切:自行其是的誘惑促使各國在不分國界的問題上尋求單邊的解決方案。然而,戰後的歐洲「深知團結力量大」,因此重獲新生。誠如《福音的喜樂》勸諭所表明的,「合一勝過於衝突」,以及團結能成為「創造歷史的一種模式」。教宗方濟各的心中迴盪著若望保祿二世1982年11月9日在西班牙朝聖時發出的肺腑之言:歐洲「要尋獲妳自己、做妳自己」。

貝爾格里奧教宗重新詮釋先教宗的這句名言,指出歐洲「世代以來是個打造理想的工坊,如今似乎失去動力」。教宗方濟各期許歐洲不要「裹足不前」、眷戀回憶,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再美好的回憶都會消逝,最終無法追憶」。歐洲尋獲自己,等同於找回「根基深厚的理想」,不怕自己的「千年歷史」,卻以之作為窗口來眺望未來,而非依戀過去。因此,歐洲不必害怕古希臘思想的詰問所激發的「對真理的渴求」,不必害怕羅馬法律所發展出的「對正義的渴慕」,以及「在猶太-基督信仰傳統的相遇中與日俱增的『對永生的渴望』」。

因著上述的歐洲珍寶,教宗方濟各提出四大願景。他強調,「我首先夢想著一個友愛人群的歐洲。但願在這片土地上,每個人的尊嚴都得到尊重,人本身就受到重視,而不被當作經濟考量或交易買賣的物件」。歐洲秉持如此敏銳度,成為一片「保護生命」、工作、教育和文化的土地,懂得捍衛最脆弱者,「尤其是老年人、需要昂貴醫療的病人和殘疾人士」。

這第一個夢想自然衍生出第二個夢想。教宗表示,「我夢想著歐洲成為一個大家庭、一個團體」。換句話說,歐洲要成為「眾民族的家」,能「團結共處,珍惜差異,首先便是男女之間根本的差異」。簡而言之,教宗夢想的歐洲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團體,絕非單槍匹馬又互不干涉的現況;後者「難以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

教宗的第三個夢想是一個「團結又慷慨的歐洲」、一個「款待又好客的地方,在其中愛德、基督信仰至高的美德,勝過於各種形式的冷漠和自我中心」。教宗指出,團結意味著成為近人,這對歐洲來說具備一個特殊意涵,也就是「通過國際合作,關懷並樂於扶持其它大洲,特別是非洲」。教宗敦促歐洲關切移民,不只協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更要長期陪伴他們融入社會。總而言之,歐洲該當成為一個「團結的團體」,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應對這項挑戰;與此同時,各種片面的解決方案早已自曝其短」。

談到第四個夢想,教宗說道:「願歐洲能健康地政教分離,好使天主與凱撒能區分開來,卻又不互相對立。」對教宗而言,這代表著歐洲應當「向超性敞開,讓信徒能自由地公開宣認信仰,在社會上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宗認為,歐洲「已結束了教會內分門別派的時期」,但他希望歐洲也能終結「一種對他人,尤其是對天主關上大門的世俗精神,因為這種文化或政治體系顯然不尊重那些向超性開放的態度,不夠尊重人類」。

在信函的結尾,教宗敦促基督徒承擔起在所有環境裡激起改變的「重責大任」,並將「親愛的歐洲」託付於她的眾位主保聖人,即聖本篤、聖濟利祿和聖美多第,以及聖女布里吉達、聖女加大利納和聖女十字架本篤德肋撒。教宗最後表示,他確信,「歐洲能再次對世界貢獻良多」。

2020 October 28,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