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台伯河畔的天使古堡 羅馬台伯河畔的天使古堡 

教宗:疫情期間遠離交通煩擾與塵囂,重新發現自然之美

主日誦念三鐘經後,教宗方濟各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地方重新綻放其原有的光芒。我們此刻所處的階段,要求我們更負責任地照料受造界。

(梵蒂岡新聞網)疫情前的日常生活宛如一層面紗,遮掩了城市原本的樣貌,使之看似混亂又瘋狂。而新冠疫情這場醫療衛生危機,揭開了這層面紗,令人驚覺城市各角落原有的美。關於這點,教宗方濟各6月21日主日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語重心長地勸勉眾人。

教宗說:「全球疫情敦促我們省思的另一個層面是人與環境的關係。禁足的措施減少了環境汙染,讓人重新發現許多地方沒有交通紛擾與塵囂的美。現在,隨著恢復活動,我們大家必須更負責任地照料共同家園。」

在這方面,世界各地的民間發起了許多舉措,教宗當天在祈禱後提及近在咫尺的台伯河畔的活動。教宗說:「還有很多地方有眾多舉措。願它們能促進一種更加覺察到這基本大眾福祉的公民品德。」

羅馬的這項活動名稱是「台伯河自行車」,由台伯河日聯合會舉辦,並得到意大利拉齊奧行政區贊助。自行車隊伍在意大利首都沿著台伯河畔前行,象徵了疫情後的重新出發。這項活動既可保障與會者的安全,又能讓城市以健康又自覺的方式恢復生活。

談到人與環境的關係,不得不回到有關照料共同家園的《願祢受讚頌》宗座勸諭。教宗格外強調,「倘若忽視與他人、與天主的關係,就無法與環境建立關係」。「如果生態危機是現代化中的倫理、文化和靈性危機的浮現和外露,我們就無法幻想著在沒有醫治所有基本的人際關係的情況下,便能治癒我們與大自然、與環境的關係」。

許多地方的美往往遭到負面現象所掩蓋,例如霧霾。然而,在這次疫情期間,很多城市展露出它們原本的美麗面貌,誠如教宗方濟各6月21日所言:「禁足的措施減少了環境汙染,讓人重新發現許多地方沒有交通紛擾與塵囂的美。」相反地,長期以來,各種因素導致環境惡化,我們卻對如此處境「習以為常」。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聖父教宗舉例說,由於失序的成長,「從健康衛生的角度來看,許多城市變得不適合生存,這不僅是因為排放有毒物質導致了汙染,更是出於城市混亂、交通問題,以及視覺和聽覺汙染的緣故」。

大地之美不只是藉由回憶和照片來保存的瞬間美好。大自然的美格外催促人們省思天主的創世工程,以及人類守護受造界的責任。在《親愛的亞馬遜》宗座勸諭裡,教宗表明,「透過一方水土及其特色,天主彰顯出來,反映出祂無窮盡之美的一部分」。因此,不同的群體因其周遭環境,建構各自的生活概況,進而發展出一種獨特的智慧形式。「首先眷顧了我們的上主,教導我們要照顧我們的弟兄姊妹和祂每天賜給我們的環境。這是我們所需的首要生態學」。為此,智慧是個關鍵元素,以維繫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健康關係,並且負責任地創造未來前景。正因如此,教宗6月21日誦念三鐘經後,發出呼籲說:「現在,隨著恢復活動,我們大家必須更負責任地照料共同家園。」

2020 June 22,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