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教會在疫情下提供糧食 波蘭教會在疫情下提供糧食 

教宗省思文章:疫情過後,眾人同心協力重獲新生

西班牙文期刊《新生命》於4月17日在網站上公布了教宗的一篇省思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教宗把耶穌的復活套用於當前危機。

(梵蒂岡新聞網)「平安」是復活主耶穌說的第一個詞。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一個瑪利亞發現墳墓空了後,耶穌祝願她們平安(參閱:瑪廿八1-9)。耶穌「是復活的那一位,祂渴望這些婦女和全人類獲得新生命」。教宗方濟各從這一點出發,省思耶穌的復活與當前疫情危機的關聯性。這篇文章於4月17日刊登在西班牙文期刊《新生命》的網站上。

今時今日宛如兩千年前,「祝你平安喜樂」的問候詞當時令厄瑪烏的門徒心生不滿(參閱:路廿四17-19),同樣的祝福今天可能也會激怒人心,因為我們跟門徒們一樣,「生活在痛苦和不穩定的氛圍中」,不禁問道:「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參閱:谷十六3)教宗稱,墳墓前的這塊石頭「恐怕會埋葬所有希望」,帶來許多後果,諸如:年長者被迫離群索居,家庭三餐不繼,在前線抗疫的醫護人員和人民公僕「筋疲力竭」。「沉重的負擔似乎掌握了最後的話語權」。

耶穌受難後,婦女們並未停滯不前。教宗引用他在復活前夕守夜禮的講道開頭,並進一步解釋:「出於對師傅的愛,因著她們典型、無可取代且蒙受祝福的女性天賦,她們能順應自然地面對生活。」儘管宗徒們的第一反應是否認耶穌,驚慌逃匿,婦女們卻找到方法來克服旅途中的重重阻礙;這個方法很簡單,只是「同在與陪伴」而已。

今天有許多人攜帶著「共同責任」的香料和油膏,在弟兄姊妹身上事奉上主。有些人的作法是避免讓他人陷入危險,另外有些人的作法是為他人甘願冒險。「醫生、護士、超商補貨的員工、清潔人員、照護人員、運貨人員、維護公共安全的軍警、志工、司鐸、修女、祖父母和老師等人」都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然而,教宗也承認,這並未阻止他們繼續實踐「他們覺得能力所及或理當去做的事」。

婦女們伴隨著耶穌,「即使是在死亡和莫大的絕望中」也未曾放棄。當她們發現自己的醒寤陪伴沒有白費時,平安喜樂油然而生。更有甚者,這給人塗抹上「復活的油膏:我們不再孤獨」。耶穌活著,祂挪開了那妨礙我們前行的石頭,並先我們一步繼續旅途。我們也感受到同一份平安與喜樂。沒有人能奪走我們的這份盼望。人們「此刻付出的服務與愛」將會生生不息。上主只需撕開一個裂縫,讓祂的油膏得以進入,「我們就能以嶄新的視野默觀這痛苦的現況」。

下一步是回溯我們的腳步,正如福音中婦女的作為。教宗解釋道,這個舉動象徵了復活宣報促使生命有所改變。人便能在生活中明白,上主總是以新的作為激發希望。嶄新視野的意義在於看見這件「新事」已然興起(參閱:依四十三18-21)。

我們此刻學會了一個道理:沒有人能獨善其身。聖神召叫我們妥善分辨,參與祂的行動。接著,教宗引用宗座生命科學院的公告《全球流行疾病與普世手足情誼》,強調當前疫情需要以「團結的抗體」來應對。每項個別行動「絕非互不相干」;無論是好是壞,所有行動都會彼此影響。人人都是共同歷史的「主人翁」,應當攜手應對這些殃及世人的禍患。我們絕不能轉面不顧許多人的痛苦,如此書寫當下和未來的歷史。

關於這點,教宗指出,如何同心協力帶來實際的影響,是我們的一大挑戰。不僅在當前的傳染病中如此,對於「其它打擊我們的疫情」也是這樣。那麼,什麼是其它的「疫情」呢?教宗列舉了飢餓、戰爭、貧窮、環境破壞和冷漠的全球化。教宗最後期勉社會能找到「所需的正義、愛德與團結的抗體」,不怕活出「愛的文明」。那是「希望的文明」,能消除「焦慮、恐懼、憂傷和辛勞」。這文明需要日復一日「從不間斷地」建設,需要集結眾人之力,承認彼此互為弟兄姊妹。

2020 April 18, 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