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 教宗公開接見 

教宗公開接見:學習耶穌在考驗時刻將自己交付於天父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論述了耶穌在苦難時刻向天父的祈禱。

(梵蒂岡新聞網)在這聖週誦念《天主經》時,我們也要祈求“光榮天主”的恩寵,“曉得仰賴天父”,在與祂相遇時好能“得到寬恕和和予以寬恕的勇氣”。教宗方濟各4月17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作出上述邀請。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藉著省思《天主經》的主題,論述了耶穌在受難時刻向天父的祈禱。

依照《若望福音》的記載,耶穌在最後晚餐後向天父祈禱說:“求祢光榮祢的子,在祢面前光榮我罷!賜給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祢前所有的光榮罷!”(十七1,5)。教宗問道,苦難已臨到門前,耶穌祈求什麽樣的光榮呢?他解釋說,“在《聖經》中,光榮表明天主的自我啓示,是祂的救恩臨在於萬民當中的特殊標記”。

耶穌在十字架上被舉揚,受到了光榮。“天主最終在十字架上顯示出祂的光榮”,這光榮“是全部的愛”。教宗邀請衆人也像耶穌那樣祈禱,“祈求天父除去我們眼中的屏障,使我們在這幾天能夠瞻仰十字苦像,領悟天主是愛”。“天主在逾越奧跡中消除了與我們的距離,藉著謙卑顯示了祂的愛,同時也要求我們以愛還愛。因此,若我們以愛活出我們所做的一切,為祂用心做每件事,我們就是在光榮祂”。

教宗表明,真正的光榮是“愛的光榮,因為唯有愛賜予世界生命”。的確,“這光榮與世俗的光榮截然相反”。世俗的光榮將“自我”置於關注的中心,天主的光榮則相反,“沒有掌聲,沒有觀衆。在這光榮的中心沒有‘我’,而是‘另一位’:在逾越奧跡中我們看到,父光榮子和子光榮父。祂們沒有一個在光榮自己”。

因此,我們要捫心自問:“我要為自己的光榮還是天主的光榮而活?我渴望從別人那裡得到,還是也給予他人?”教宗接著提到,耶穌在革責瑪尼山上“為所要發生的事開始感到驚懼恐怖,因為祂要受到背棄、鄙視、苦難和失敗”。在這巨大的痛苦中,祂轉向天父,溫柔親切地稱呼祂“阿爸,父啊!”耶穌就這樣“教導我們擁抱天父,因為在向天父的祈禱中我們能面對痛苦,得到前行的力量”。這是因為,在被衆人遺棄的情況下,“耶穌並不孤獨,祂與天父同在”。

“相反地,我們在自己的革責瑪尼山上經常選擇獨處而不是呼求‘天父’,不像耶穌那樣將自己交付給祂,承行祂的旨意。我們在經受考驗時卻總是封閉自己,在内心挖一條隧道,一段只朝單一方向伸展的痛苦行程,且在我們内心越陷越深。最大的問題不是痛苦,而是如何面對痛苦。孤獨不提供出路,祈禱則不然,因為祈禱建立關係,予以信賴。”

此外,耶穌在天父面前也為我們祈禱。祂在十字架上向天父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廿三34)。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極度痛苦中為殺害祂的人祈禱。“此處,痛苦的頂點也是愛的最高峰:這寬恕的舉動是具有強大威力的恩典,打破了惡的循環”。

教宗最後勉勵道:“在這幾天誦念《天主經》時,我們也能祈求這份恩寵,即為光榮天主生活出我們的每一天,就是以愛來善度我們每日的生活。”

2019 April 17,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