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宗出席巴拿馬世青節 教宗出席巴拿馬世青節 

教宗方濟各:藉著聖神的德能履行六年牧職

在教宗方濟各牧職6週年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他在訓導中的靈修層面,其中包括基督中心論、祈禱的力量、每日的成聖,以及聖母瑪利亞的幅度。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為第265任伯多祿繼承人,如今已是6週年。他是首位出自美洲、首位耶穌會士,以及首位以亞西西聖方濟各為名號的教宗。在過去的6年中,除了較為顯著的事件外,還需要強調這位教宗牧職中的10個靈修特性,這在新聞報導中並不經常提到。

首先,在教宗方濟各的訓導中總是將與上主的相遇置於中心地位。他說,信仰不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與我們的救主具體地相遇,祂推動我們與他人相遇並永遠改變我們的生命。換言之,是耶穌的愛催促我們向衆人宣報喜訊。

其次,教宗方濟各強調祈禱的重要性。他說,祈禱是基督徒生活的基礎,這意味著與天主同在,仰賴天父。真正的祈禱在於建立一種活生生的關係,一種透過聆聽和對話、深感慰藉和釋放的日常生活體驗。祈禱就是懂得我們是唯一天父的子女,祂從不捨棄我們,讓我們發現在我們小小範圍之外的弟兄姐妹。

這位教宗牧職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邀請我們讓聖神來改變自己。他多次重申,基督徒的生活是一種持續不斷的皈依,一種每日的出走,從自我走向你,從封閉到走出去,從防衛到款待:這是靈性深入更新的需求,抵制那不讓愛德來轉變我們的阻力。

教會是救恩的聖事,教宗方濟各因此表示,教會“必須永遠是開放的天父之家”。“教會不是個海關,而是慈父的家,任何一個生活艱辛的人在其内都有席位”。教宗也說,“聖事的門也不該因任何一個理由而關閉”。同樣,“聖體聖事雖然表達聖事生活的圓滿,卻不是對完美者的一種獎勵,而是對軟弱者的一種慷慨的醫治途徑和食糧”。

教宗表明,天主的子民,教會必須持續不斷地更新自己,好能越來越忠於基督。這是一種受到聖神推動的内在動力,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基督信仰的真理,增進信德的智慧。“一個為窮人的貧窮教會”乃是服務並懂得一起行走,包括聖職人員、修會會士和男女平信徒,戰勝各種教權主義。

教宗方濟各將我們的基督信仰置於危機中。他說:“信仰若不將我們置於危機,就是一種處在危機中的信仰;信仰若不使我們成長,就是一種必須成長的信仰;信仰若不鞭策我們捫心自問,就是一種我們必須對其加以質詢的信仰。”法利塞人將信仰作為物件來經營,耶穌則召叫我們跟隨祂,走祂的道路,而非我們的道路。教宗方濟各的言詞有時不討人歡喜,聼起來讓人覺得生硬,卻總是激勵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信仰。

教宗說,基督信仰的本質乃是愛德。他經常引用《瑪竇福音》第25章的教導,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在生命終結時,我們將依照自己非常具體的行為受到審判。教宗呼籲我們關懷窮人、邊緣者和各種受苦的人。他有時不被人理解,被指控偏向於關注社會問題而非超性的幅度。絕非如此!教宗的呼籲具有深厚的靈修和末世論的根基:他關心的是最終審判。

教宗屢次指出,上主的慈悲沒有止境,若我們不予以接納,就是拒絕天主的愛。教宗將罪人和墮落者分開而論,他說我們都是罪人,墮落者卻覺得自己是義人,不願意接受天主的寬恕。聖人則是那些在軟弱中接納天主慈悲的人,並以慈悲對待他人。罪人憑著天主白白賜予的愛而不斷站立起來,每天在靜默中依靠天主給予的力量為他人奉獻生命。

基督徒身在塵世卻不屬於塵世。教宗闡明,基督徒不應封閉在自己的宗教環境内,而應貢獻自己微小的磚石,為在社會中締造和平、正義及友愛。教宗因此譴責在戰爭中獲利的商人、謀殺和丟棄脆弱者的經濟體系,以及意識形態的殖民化,例如抨擊生命、家庭、教育和良知自由的社會性別論。教宗呼籲基督徒不要疏離世界,卻要以基督信仰的態度致力於塵世的事物。

教宗方濟各經常提到魔鬼,稱“魔鬼在21世紀仍然存在”。撒旦指使人做惡。教宗這樣說並非為減輕人的責任,而是讓我們明白最強大的戰鬥在於精神層面。在這場戰鬥中,教宗經常呼求聖母瑪利亞,仰賴天主之母的助佑。教宗也勸勉信眾每天誦念《玫瑰經》,透過聖母和聖彌額爾總領天使的轉禱,保護教會免於魔鬼的攻擊。

2019 March 13, 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