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OR_20190124_75.JPG

教宗接見中美洲主教:像羅梅洛那樣為不義和貧窮發聲

教宗方濟各在巴拿馬城的聖方濟各·亞西西堂接見了中美洲的主教。他以聖奧斯卡·羅梅洛總主教為榜樣,勸勉當地教會謙卑、貧窮、不自負、也不傲慢。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對中美洲主教的講話,也是對整個教會和全體天主子民的講話。與教宗會晤的主教來自中美洲各國,其中包括巴拿馬、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教宗方濟各1月24日在巴拿馬城的市中心的聖方濟各·亞西西堂接見並擁抱了他們。

聖薩爾瓦多總主教埃斯科瓦爾(José Luis Escobar Alas)作為中美洲主教團秘書處(SEDAC)主席向教宗致辭,指出當前具有“悲傷”印記的歷史性時刻,例如暴力、腐敗、不平等、移民問題、社會排斥,特別是對窮人的排斥。教宗方濟各在深情的長篇講話中勉勵在場人士“擴大視野”、“同心協力”,致力於聆聽、理解、奉獻和履行承諾。

教宗特別以聖奧斯卡·羅梅洛為榜樣展開他的講話。這位聖薩爾瓦多總主教於1980年3月24日被仇教者殺害,於去年10月14日被教宗冊封為聖人。教宗強調,羅梅洛對教會和主教們而言,是“持續不斷的靈感來源”,因為聖人覺得“自己蒙召承受磨難、奉獻自己、費心操勞,努力活出慈悲之舉”。教宗表明,羅梅洛“與教會同感”是他的忠信生活中的“指南針”,即使他身處“最動盪”的時刻。

教宗說,聖薩爾瓦多總主教“如同愛母親一般熱愛教會”,感覺自己是“教會的一份子”,積極擁抱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在教會訓導方面的“貢獻和更新”,“他的行動源於他深刻地理解梵二文件”。

接著,教宗勉勵主教將基督的“自我空虛”(kenosis)引入自己的親密關係裡。基督“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7-8)。教宗然後從“青年”、“司鐸”和“貧窮”的幅度闡釋這一關係。

談及正在巴拿馬舉行第34屆世界青年節,教宗指出這是一個與青年的經歷相遇和靠近的“獨特機會”。青年們“充滿希望和渴望,但也帶有很多傷痛和創傷”。和他們一起,“我們可以用新的方式解讀我們的世界,並認出時代徵兆”。

教宗說,年輕人就像一個晴雨錶,他們告訴我們“我們作為團體和社會所處的位置”。教宗在講話中,常提到上一屆以青年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說,“未來要求我們尊重現在”,這是一個尊嚴問題,一個“文化自尊”的問題。

隨後教宗邀請主教們省思移民問題。教宗說,“許多移民都有一張年輕的面容”,“他們不畏艱險,把一切都拋在腦後”,去尋求更美好的未來。對此,“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即使世界丟棄人,而‘自我空虛’的基督卻不這麼做”。

關於“自我空虛”的司鐸層面,教宗又回到聖奧斯卡·羅梅洛的例子。教宗稱這位殉道的聖薩爾瓦多總主教“不是人力資源經理”,而是一位“父親、朋友、兄弟”。“他可以作為一個衡量標準”,“以檢視我們這些主教的內心”,自問“我教區內的司鐸生活對我有多大影響?”司鐸們“在一線服務,他們需要我們的理解和鼓勵,需要我們的父愛”。

教宗說,基督的“自我空虛”是天父慈悲至高無上的表達。一個堂區神父應當在主教身上看到父親和牧人的形象,而不是“審查部隊”的管理員。

教宗最後總結了他對中美洲主教的講話,解釋了基督“自我空虛”的貧窮幅度。教宗提醒主教說,“與教會一同同感”意味著“與天主子民的苦難和希望同甘共苦”。

教宗要求主教們警惕“世俗精神”,也就是把“宗教和虔誠的表面建立在對權力和影響力的欲望之上”,過度虛榮,甚至自負和傲慢。教宗強調,當教會“以她的上主的‘自我空虛’為中心”時,教會才是自由的。

教宗引用羅梅洛總主教的話勉勵道,教會“不希望她的力量得到強權或政治領導人的支持”。相反,她“以高貴的超脫”不斷前行。

2019 January 25,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