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与教宗公拜苦路的默想:耶稣在我们恐惧时带来安慰

教宗方济各今年圣周五主持的公拜苦路,交由孩童和青少年担任主角。意大利罗马堂区儿童道理班的幼童和福利尼奥童军的青年负责撰写默想祷词,罗马两所家庭之家的孩童绘制了苦路十四处的图画。本新闻网整理了今年默想的简介。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今年公拜苦路活动的默想,托付给儿童和青少年来撰写。他们纯真而具体的文字蕴含力量,它直入人心、触动心弦、发人深省又激发盼望,使人渴望世界变得更加正义、人人得到幸福,并为此努力奋斗、改过向善。

孩童的痛苦往往受到低估。在梵蒂冈书局出版社发表的手册里,孩童们在序言中对耶稣强调,写道:「亲爱的耶稣,祢深知我们小孩子也有十字架。而且跟大人的十字架比起来,我们的既不更轻省、也不更沉重。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十字架,我们就算在夜里也感到沉重。唯有祢知道,唯有祢在乎。唯有祢。」孩子的十字架是害怕黑夜、孤独、被遗弃感,甚至由于新冠疫情的缘故,还包括了自身的有限、被他人嘲弄、比同龄人贫困,以及为父母在家起争执而感到伤心的经验。然而,世界上也有些受苦的孩童「粮食短缺、不能就学、遭到剥削和被迫打仗」。撰写默想的孩子们对耶稣说,祢始终在我们身边,从不抛弃我们。「求祢每天帮助我们揹起十字架,就如同祢曾经揹起祢的十字架那样」。

苦路第一处是比拉多判耶稣死刑。孩童的思绪回到小学的一个事件:一个名叫马尔谷的小男孩被指控偷了同学的点心。某个人虽然知道马尔谷是无辜的,却没站出来替他辩白。叙事者对那次缺乏勇气的经验深感愧疚,觉得自己的行为跟比拉多一样,现在他为曾经选择一条安逸的道路而心生懊悔。

苦路第二处是耶稣背负十字架。圣史路加讲述了耶稣遭到看守人的戏弄,而撰写默想的青少年也不乏嘲弄,甚至是霸凌的经验。以少女玛尔蒂娜(Martina)的经验来说,她难以在班上大声说话。圣周五的默想指出,「也许我们无意嘲笑她,或者我们的讪笑对她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迫害不是两千年前的遥远记忆:有时我们的某些举动也会判断、伤害或践踏一名弟兄或姊妹」。

苦路第三处是耶稣首次跌倒。孩童们提到的经验是一名总是表现优异的学生某次考试不及格。这名学生说:「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感受到意外跌倒的重担。我很孤独,而且没有人安慰我。但那一刻令我有所成长……。今天我知道,我们每天都脚步摇晃,而且会跌倒,但耶稣随时在那里对我们伸出援手。」

苦路第四处是耶稣遇见祂的母亲。孩童们想起自己的母亲和每天陪伴自己的母爱。他们具体地指出,在练习足球、上英语课,以及参加主日道理班时,母亲都在一旁。这段默想表示,孩子需要爱,而这或许有助于父母亲变得更好。

苦路第五处是基勒乃人西满替耶稣揹十字架。关于帮助他人的经历,孩童在默想中提到对一名陌生同龄人投以关注的举动。有个男孩刚搬到新的环境,他看到其他男孩在玩球,却没有勇气上前自我介绍。球队里的一个孩子注意到他,便主动邀请他加入游戏。之后,这两个男孩结成了莫逆之交,而不只是球队的伙伴。唯有当一个人承认另一个人是弟兄姊妹时,「我们才向耶稣敞开心门」。

苦路第六处是一名妇女为耶稣抹面。孩童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艰难或痛苦的时刻,也需要别人的安慰。比方说,一名孩童渴望在某场重要的足球赛中大显身手,却输掉了比赛。他写道:「我在冲澡时心里难过又沮丧,但一走出更衣室,就看到我的朋友:他手上拿著一瓶柳橙汁在等我。」于是,那次输了比赛的回忆,「变得没那么苦涩了」。

苦路第七处是耶稣第二次跌倒。默想的内容讲述了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经验:他正在准备期末演出,想尽一切办法要演主角;但是老师却选择了一名比较孤立的同学担此大任。经过了最初的愤怒情绪后,没能当上主角的男孩明白了老师的道理,心情愉悦。事实上,那名有点孤立的同学之后越来越融入班级。默想写道:「我的失望被用来扶助另一个人。老师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是为了给真正有需要的人一个机会。」

苦路第八处是耶稣遇见耶路撒冷的妇女。《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对她们说:「妳们不要哭我,但应哭妳们自己及妳们的子女。」(参阅:路廿三28)孩童由此省思「纠正弟兄虽然艰难,却很必要」的道理。一对亲兄弟有过类似的体验:某天,他们嬉戏了一整个下午,然后对母亲撒谎,拍胸脯保证功课写完了。隔天,其中一人又谎称自己身体不适、不肯上学。另一个男孩放学回家后规劝留在家里的兄弟。他在默想中坦言:「我们骗了妈妈,以及他假装肚子痛,都是错误的行为。我建议他立刻写完作业,然后帮他补上落掉的进度。功课写完后,我们把剩下的午后时光都用来玩耍。」

苦路第九处是耶稣第三次跌倒。新冠疫情是这一处省思的背景,疫情的各种后果也给年幼的孩童带来冲击。孤独感侵袭而来:孩子再也不能探望祖父母,学校关门,他们缺乏同伴和朋友。一名青少女表示:「孤独的悲伤有时难以承受,我们觉得被所有的人『遗弃』,再也无法展露笑颜。我们感到跟耶稣一样跌倒在地。」

苦路第十处是耶稣脱去衣物。一名小女孩分享道,她的房间里收藏了许多心爱的玩偶。有一天,她听闻堂区要为科索沃的难民孩童募捐玩具。她选了几个比较老旧、没那么喜欢的玩偶,放进一个箱子里。接著,她说:「可是,那天晚上,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在睡觉以前,箱子装满了玩偶,而我原本放玩偶的架子空了。」舍弃了肤浅表面的事物,心灵随之变得轻松;奉献使人快乐。

苦路第十一处是耶稣被钉十字架。一名童军谈到他的团体在圣诞节当天前来罗马,到仁爱传教修女会那里为有需要的人分送午餐。童军们放弃了与家人同欢共乐的机会,但这不是个牺牲。一名女童军在默想中吐露道:「回到家后,我想起我服务对象的面容、他们的笑容和故事。一想到我带给那些人片刻宁静,就让我觉得那是个难忘的圣诞节。」怀著爱为他人服务,「是十字架上的耶稣给我们的教导」。

苦路第十二处是耶稣死在十字架上。耶稣宽恕罪恶的榜样,促使孩童反省当今世界的罪恶,例如:连孩子都杀害的黑社会。这种情况要如何宽恕呢?他们写道:「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把救恩赐给了所有的人。祂来不是为了召叫义人,而是为了那些谦虚并勇敢改过向善的罪人。」

一切都「完成了」。苦路第十三处是从十架上卸下耶稣的圣尸。在这段时期,许多孩子亲身经历了突然失去祖父母的痛苦。其中一名孩童讲述说:「救护车走下来了几个像是太空人的男人,穿著全身防护服,戴著手套、口罩和面罩。他们把这几天呼吸困难的爷爷带走,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爷爷。」痛苦也源自于不能亲近祖父母,不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安慰。孩童说:「我每天为他祈祷,这是在他尘世的最后一程我所能陪伴他的方法。」

苦路第十四处是耶稣被安葬在墓穴。默想内容是一名十二岁少女对耶稣的感谢。她写道:「我渴望向祢献上感恩,因为祢教导我把自己托付于祢,以克服各种痛苦;祢教导我去爱别人如同弟兄姊妹;教我跌倒后重新站起来……。今天,因著祢无尽的爱的举动,我明白了死亡不是一切的终结。」

今年圣周五在公拜苦路时,到了最后才交由成年人来诵念祷词。耶稣在解释进入天国的必要特质时,曾表明小孩子是个榜样。因此,我们恳求上主恩祐我们「变成孩子那样,需要一切,向生命开放」。再者,我们也将世界各地的所有孩子都托付于上主,愿他们「在年龄、智慧和恩宠上成长茁壮」。同时,我们也为孩童的父母和教育者祈祷,「愿他们在奉献生命与爱的过程中愈加感受到与上主相结合」。

2021 April 01, 10:43